赵孟清见访赠别

曾参援神契,因注狐首经。
三才总民行,九星披地灵。
化为白鹤仙,寻我枕烟庭。
倒倾青锦囊,馀子徒听荧。
忽梦宛溪霜,远游怆砳零。
来时栗始芽,去时枫换青。
赠尔九峰霞,可以破沉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赵孟清见访赠别》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赵孟清之间深厚情谊的作品,同时也包含对赵孟清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下面我来试着用现代语言解释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诗的开头提到“曾参援神契,因注狐首经”,这里用“曾参”、“援神契”、“狐首经”等古代文化象征,其实是在赞美赵孟清的才学和学问。意思是说赵孟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像曾参一样。

接着,“三才总民行,九星披地灵”一句,用“三才”(天地人)和“九星”来赞美赵孟清的为人和智慧,就像天地的灵气一样,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化为白鹤仙,寻我枕烟庭”,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赵孟清如同仙人一般高洁,他的到来就像白鹤一样飞入诗人的生活,为生活带来清新和宁静。

“倒倾青锦囊,馀子徒听荧”,这里借用了“青锦囊”和“余子徒听荧”的意象,比喻赵孟清的学识丰富,而别人就像是在听萤火虫的微光一样,无法完全领悟。

“忽梦宛溪霜,远游怆砳零”,诗人用宛溪霜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就好像在梦中感受到远方的寒意和离愁。

“来时栗始芽,去时枫换青”,这两句描述了从赵孟清到来直到离开的过程,就像从春季的树芽到秋季的红枫,时光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最后,“赠尔九峰霞,可以破沉冥”一句,诗人希望用九峰霞来比喻赵孟清的性格和风采,就像霞光一样照亮别人的心灵,帮助他们驱散内心的阴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赵孟清的敬仰和深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