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雪庵瑾禅师还山

五马逢迎甚阔疎,满朝问讯近何如。
诸公极有迟留意,一日连收竟别书。
佛法盛衰千劫后,人生老壮百年余。
向来游旧今亡恙,愿得斯人尚起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送别一位高僧时所写,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和佛法的思考。

前四句写送别场景:诗人用"五马逢迎"(高规格接待)和"满朝问讯"(众人关心)展现禅师德高望重的形象。"诸公极有迟留意"说大家都很舍不得禅师离开,"一日连收竟别书"则用夸张手法表现离别来得突然,暗示人生聚散无常。

中间两句转入哲理思考:"佛法盛衰千劫后"将视野拉到千年尺度,说佛法兴衰是漫长的过程;"人生老壮百年余"则对比人的生命短暂。这两句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生短暂、佛法永恒的主题。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游旧今亡恙"庆幸老朋友们都还健在,"愿得斯人尚起予"则表达希望禅师能继续启发自己的心愿。这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暗含对佛法指引的渴求。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通过送别场景带出对友情、人生和信仰的思考。诗人将日常离别升华到生命哲理的层面,让普通送别诗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知交的真诚和对生命智慧的追求,这种情感古今相通,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