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次前韵 其八 (己酉稿,清宣统元年)

大旗落日马萧萧,更遣轮飞海上飙。
百戏鱼龙残局短,一军猿鹤故山遥。
收雷入地藏阴火,呼月升天起怒潮。
别撰修罗新战史,钩陈兵气未能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悲壮画面,充满隐喻和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战争场景的震撼描写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落日下军旗低垂,战马嘶鸣("马萧萧"),紧接着军舰("轮飞")在海面疾驰。短短14字就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

2. 巧用神话暗喻时局
诗中"鱼龙百戏"(本指杂耍表演)暗指政治作秀,"猿鹤"(古代传说战死者化猿鹤)代指阵亡将士。这些意象揭示表面热闹下的残酷现实——就像一场演砸的杂耍("残局短"),而忠魂却永远留在远方战场("故山遥")。

3. 超自然力量的反战隐喻
最精彩的是五六句:诗人想象把雷电埋入地下("收雷入地"),召唤月亮平息怒涛。这种神话般的想象,实际是表达对和平的渴望。结尾"修罗"(佛教中的战神)和未消的兵气,暗示战争阴影始终笼罩。

全诗妙在将现实战乱(如1909年清朝濒临崩溃的局势)与神话意象结合,既写实又充满奇幻色彩。就像用"阴火""怒潮"这些自然界的狂暴力量,来比喻人间战火的无情。最后留给读者的,是对战争永不消散的沉重思考。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