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昌黎诗
韩子戛戛去陈言,文章既得万口喧。
我爱韩子好诗句,戛戛更觉陈言去。
金钟大镛声九天,罢考弛击仍鍧然。
赤手捉蛇足履虎,缓带轻裘文不武。
才大踏翻骚客坛,蹑空走漠相盘桓。
李唐一代诗如猬,机同锦绣鼎同味。
其先厥有陈子昂,后来韦柳继孟王。
仙风太白绝尘表,少陵之诗诗独老。
自余支派非不多,众流焉许肩江河。
下视元白艳且愞,驱驰籍湜骖郊贺。
公不步人人步公,纵肖其形神弗充。
学者莫作雕镂想,言以气浮须善养。
我爱韩子好诗句,戛戛更觉陈言去。
金钟大镛声九天,罢考弛击仍鍧然。
赤手捉蛇足履虎,缓带轻裘文不武。
才大踏翻骚客坛,蹑空走漠相盘桓。
李唐一代诗如猬,机同锦绣鼎同味。
其先厥有陈子昂,后来韦柳继孟王。
仙风太白绝尘表,少陵之诗诗独老。
自余支派非不多,众流焉许肩江河。
下视元白艳且愞,驱驰籍湜骖郊贺。
公不步人人步公,纵肖其形神弗充。
学者莫作雕镂想,言以气浮须善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蒋士铨对唐代大文豪韩愈(字昌黎)诗歌的赞美和评价。全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韩愈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
开头四句直接点明主旨:韩愈写诗追求创新("戛戛去陈言"),不落俗套,所以他的文章广为流传。诗人特别喜爱韩愈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间部分用了一系列精彩的比喻:
- 把韩诗比作"金钟大镛",形容其气势恢宏,余音绕梁
- "赤手捉蛇""足履虎"的比喻,展现韩诗的大胆创新精神
- 说韩愈的才华"踏翻骚客坛",在诗坛独树一帜
接着诗人梳理了唐代诗坛的发展:从陈子昂开创风气,到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辈出,特别提到李白诗如"仙风",杜甫诗最"老到"(成熟)。但认为这些人都不能与韩愈比肩。
最后诗人批评元稹、白居易等人的诗过于艳丽柔弱,而韩门弟子(张籍、皇甫湜等)也只能追随韩愈。强调学诗不能只模仿形式,要注重培养内在气质。
全诗的核心观点是:韩愈诗歌最可贵的是创新精神和磅礴气势,后人学习不能只求形似,要领悟其神韵。这种评价既展现了韩诗的独特价值,也道出了文学创作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