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试院联

合少壮老以同登,或英俊,或耆年,重赓泮水诗篇,始信作人兼寿考;
立德功言为不朽,亦文通,亦武达,一振边山士气,可知吾道有干城。

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才选拔场景,歌颂了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我用大白话给你解析其中的妙处:

上联讲考场见闻:
1. "老少同登考场"——年轻人白面书生,白发老者也来应试,像穿越剧般有趣。说明这里选拔人才不问年龄,只看真才实学。
2. "再现古代学堂风采"——"泮水"指古代学宫,暗示这里延续了重视教育的传统,考场上能听到读书人吟诗作对的声音。
3. "做人长寿的秘诀"——最后点破:原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作人),才是让国家长盛不衰(寿考)的根本。

下联讲人才标准:
1. "三不朽标准"——立德(品德)、立功(业绩)、立言(学问),这是古人认为永垂不朽的三大成就。
2. "文武全才"——既能写锦绣文章(文通),又能带兵打仗(武达),这种复合型人才就像现在的"学霸+运动健将"。
3. "边疆需要这样的人才"——"边山士气"指边疆军民的斗志,有这样的全能人才坐镇(干城),儒家之道(吾道)就有了铜墙铁壁般的守护者。

全诗亮点:
- 用对比手法:少壮/耆年、文通/武达,展现人才的多样性
- 比喻生动:把人才比作"干城"(坚固城墙),形象说明其重要性
- 超越时空:既写古代科举,又暗含现代人才观,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

就像现在既看重学历更看重综合能力,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人才应该品德好、业务强、能文能武,这样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