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二首选一

自辟五亩园,辛苦二十稔。
虽无长者车,孤游供息寝。
江上易气象,日月殊光景。
物换何匆匆,几醒庐生枕。
版图惊战祸,一十九行省。
城郭与池台,多半劫灰烬。
小人与君子,多半沙虫影。
念兹散木堂,犹能在人境。
偶然亦天意,物存真自幸。
年年秋风至,松竹色明靓。
风雨又今年,寒绿更凄紧。
友朋时过从,儿女有朝请。
余生话灯火,尘缘暂相屏。
功名细事耳,死生乃俄顷。
陆沉慨神州,闰余羞蛙黾。
不荷娲皇宠,谁能补完整。
东山思太傅,西湖念和靖。
疏梅共豪竹,天性各有秉。
辜负诚可怜,转侧秋江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对乱世人生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家园与战乱
诗人用20年心血开辟了五亩小园,虽然简陋却是乱世中的避风港。他痛心地描写战火摧毁了大半个中国("一十九行省"),城市化为废墟,百姓像沙尘中的虫蚁般渺小。对比之下,自己的小院能幸存简直是奇迹。

2. 秋日的双重意味
秋风年年吹来,松竹依然青翠,但今年的风雨格外寒冷——这既是真实的天气,也暗示时局恶化。诗人只能在短暂的家庭温暖(朋友来访、儿女问候)和灯火闲谈中,暂时忘记外界的动荡。

3. 无奈中的坚守
面对破碎的山河,诗人自嘲像井底之蛙无力补天。他想起两位历史名人:东晋谢安在乱世中守护国家,宋代林逋隐居西湖与梅竹为伴。最后以"秋江冷"作结,既有对辜负理想的遗憾,也透露出在寒冷时代保持气节的决心。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战火硝烟是灰暗的背景,小院松竹是画面中央的亮色,而诗人拄杖独立的身影,传递着乱世中普通人既脆弱又坚韧的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