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九博士秩满之天官

我闻昔时伸蒙子,乃在筹峰白云里。一朝高议动金门,千载香名照青史。

君是伸蒙几叶孙,世泽流传今尚存。宁将词赋客梁苑,肯随剑里趋平原。

重林书舍何潇洒,花屿南头董峰下。巷曲能回长者车,门前每系青骢马。

未年三十教黉宫,官舍潇然多好容。坐上谈经若流水,众中答问如撞钟。

今年官满朝京国,残叶秋风逗行客。浙水寒山鸟外青,吴门曙月烟中白。

九月秣陵鸿雁飞,霜花扑人初著衣。日晚行过石渠署,天明入觐黄金扉。

蓬莱参差五云遍,钟阜苍苍压淮甸。凤阙韶音袅袅闻,龙池柳色深深见。

此去应怀明主恩,石田茅舍不须言。男儿亦在功名早,何必栖栖恋故园。

城隅别酒同倾写,愧我萧条孟诸野。相送寒江万古心,他年来问山中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林九博士的官员任期结束,准备回京复命,朋友为他送行时写下的赠别诗。全诗通过赞美林九的家世、才学和品行,表达了对他的期许和祝福。

开头部分先夸林九的祖先很厉害(伸蒙子是古代贤人),说他们家世代都有好名声。接着描写林九本人:他不爱攀附权贵(不肯去梁苑、平原这些权贵聚集地),而是专心教书育人。他的学堂环境清幽(花屿南头、董峰下),学生们都爱来请教(长者车、青骢马形容访客多)。

中间部分具体写林九的教学风采:不到三十岁就当上学官,讲课生动流畅(谈经若流水),答疑响亮清晰(答问如撞钟)。现在他要进京复命了,诗人用"残叶秋风"点明离别时节,又用沿途风景(浙水、吴门、秣陵)暗示他行程的艰辛。

最后是祝福和勉励:想象林九到京城后见到皇宫的壮观景象(蓬莱五云、钟阜苍苍),提醒他要牢记皇恩,趁着年轻建功立业(功名早),不要总想着回家乡。结尾处诗人谦虚地说自己还在乡下没啥成就(孟诸野),但会一直记挂着他,希望将来能再相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融合:一方面是为朋友升迁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充满依依不舍。诗人用"寒江万古心"这样深情的比喻,把普通的送别升华成了对人生理想的共同追求。最精彩的是最后两句,既表达了此刻的深情,又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显得情谊深厚又不伤感。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