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八月滥竽礼闱文衡同事杨维新先生有诗见及用韵和之 其二

五星群聚夜堂明,精鉴何惭月旦评。
利颖喜从囊底出,良材时向爨中鸣。
纸屏淅淅秋声早,苇箔萧萧月色晴。
应想白袍如鹄立,几年门下望衡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科举考场中的场景和考官们选拔人才的心情,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用"五星群聚"比喻考官们聚集在灯火通明的考场,像夜空中明亮的星辰。"月旦评"这个典故是说东汉名士许劭每月初一品评人物,这里表示考官们严格公正地评判考卷。

中间四句写得特别精彩:第三四句把优秀考卷比作"利颖"(锋利的锥尖)从袋子里脱颖而出,把人才比作珍贵的木材在灶火中发出爆裂声(表示被发现)。五六句通过"纸屏淅淅"(考纸翻动声)、"苇箔萧萧"(芦苇墙的声响)和秋日月色,营造出考场肃穆又带着期待的氛围。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象考生们穿着白袍像天鹅般伸长脖子站立,多年来都在等待公平的选拔机会。这里既表现了考官的使命感,也暗含对寒门学子的同情。

全诗通过考官视角,把严肃的科举考试写得既有紧张感又充满人情味,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选拔人才时的复杂心境:既要严格评判,又期待发现真才,更能体会考生们的不易。比喻新颖贴切,环境描写细腻,是一首展现科举文化的佳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