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有客海上者绣大士像而自绣已像礼之又绣平生诗数十篇缀于屋(壬午)

珠帘翠幕栖婵娟,不闻中有坚牢仙。
美人十五气英妙,自矜辨慧能通禅。
遂挟奇心恣缥渺,别以沈痼搜缠绵。
吟诗十九作空语,夙生入梦为龙天。
妆成自写心所悟,宗风窈窕非言诠。
维摩咋日扶病过,落花正绕蒲团前。
欲骂绮语心未忍,自顾结习同无边。
散花未尽勿饶舌,待汝撒手归来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情出众的年轻女子,她通过刺绣和诗歌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全诗充满禅意与女性自我觉醒的色彩,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才女形象(前六句)
诗中"美人十五气英妙"展现了一位早慧的少女,她不满足于传统女性角色("珠帘翠幕"的生活),而是追求精神超越。她刺绣观音像("坚牢仙"指观音)时,把自己的形象也绣进去,这种大胆举动暗示她渴望与神明平等对话。她将诗歌绣在房间,用"奇心"探索生命意义,表现出知识女性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 艺术修行(中间六句)
少女把写诗当作修行("夙生入梦为龙天"),她的刺绣不仅是手艺,更是心灵感悟的呈现("妆成自写心所悟")。"宗风窈窕"四字特别精妙,把严肃的禅宗思想与女性柔美气质完美结合。维摩诘(佛教居士代表)来访的意象,暗示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道场。

3. 矛盾与期待(最后四句)
诗人用"欲骂绮语心未忍"揭示矛盾:既想批评她沉迷文字,又理解这是人性本能("结习"指积习)。"散花"用天女散花典故,暗示真正的觉悟需要时间。结尾"待汝撒手归来年"既是对少女的期许,也暗含对所有追求精神自由者的祝福——终有一天会达到真正的解脱。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女性手工(刺绣)、文学创作(诗歌)与精神追求(禅意)三者自然融合,打破了传统对女性活动的局限认知。诗中"自绣已像礼之"的细节尤其珍贵,展现了古代知识女性罕见的自我认同感。语言上"宗风窈窕"这样的创新搭配,让严肃的宗教主题焕发出女性特有的柔美气质。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