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拜谒官员的场景,充满对贤明长官的敬仰之情。
前两句写秋日清晨城门大开,雾气缭绕,人们都在传颂张大夫像古代贤臣羊祜一样治理有方。"肃秋烟"的"肃"字用得巧妙,既形容雾气凝重,又暗示百姓对官员的肃然起敬。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官威与文治:军鼓声震落树叶,旌旗飘动惊飞雁群,说明治军严明;用"桥下授书"(典故指张良遇黄石公)和"星降人间"(比喻贤人出世)两个典故,赞美张大夫既有武略又具文才。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谦:我这个被贬的小官哪配承受您的教化?只能写首诗在车前拜谒。这种谦虚态度反而更凸显了对张大夫的崇敬。
全诗妙在将现实场景(秋雾、鼓声、雁阵)与历史典故自然融合,既展现了官员的威严形象,又通过"落叶惊飞"等细节让肃穆的拜谒场景充满动感。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仰与自谦并存的复杂情感,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面对贤明上司时既崇敬又忐忑的真实心态。
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司空曙为今天的永年县)人,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