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徼道临河曲,层城傍洛川。
金门才出柳,桐井半含泉。
日起罘罳外,车回双阙前。
潘生时未返,遥心徒眷然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怅惘,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城市风光画卷
诗人用移动的视角带我们游览洛阳:先是远眺蜿蜒的护城河(徼道)与高耸的城墙,接着看到宫门(金门)旁新绿的柳枝,街边水井(桐井)映着泉水的波光。太阳升起时,晨光洒在宫外的屏风(罘罳)上,达官贵人的车马在宫门前往来穿梭。这些画面像一组电影镜头,展现了都城的气派与生机。

二、精巧的写作手法
1. 空间设计:从护城河到宫阙,由外向内层层推进,最后用"遥心"把思绪引向远方,形成立体空间感。
2. 色彩搭配:金色的宫门、翠绿的柳枝、清亮的泉水,构成明丽的色彩交响。
3. 动静结合:静止的城墙与流动的车马,初升的朝阳与徘徊的身影,让画面充满生命力。

三、诗人的情感密码
表面写景,实则抒情。看到热闹的都城景象时,诗人突然想起未归的潘生(可能是友人),就像我们站在繁华街头却想起远方的朋友。最后"徒眷然"三个字道出无奈——再美的风景,无人分享也显得寂寞。这种由喜转怅的情绪变化,让诗歌更有层次感。

全诗妙在"看景生情"的自然过渡,就像用手机拍下美景后突然想发给某个重要的人,却发现他不在身边。这种古今相通的情感,正是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

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