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阴雨连绵的宫廷景象,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力。
前两句写雨势连绵不断("连昼复连宵"),原本鲜艳的红芍药和青翠的苔藓都显得黯淡无光,整个环境一片冷清。这里用"寂寥"二字,既写实景又暗含心情。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御沟边的柳树在雨中反而更显娇媚。柳枝被雨水浸润后,轻柔地拂过屋檐、遮掩栏杆,展现出顽强的生机。"不胜娇"这个拟人化的描写特别生动,让柳树像害羞的少女般惹人怜爱。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雨中"寂寥"与"娇媚"的对比,暗示即使在沉闷的官场环境中("省中"指官署),依然能找到令人愉悦的美好事物。诗人借柳树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