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绝句① 其二 静二首

莫专(朱本作将)靠静偏于静,须是深加(朱本作知)格物功。
事到理明随理去,动常有静在其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静"的智慧,核心观点是:静不是逃避现实的死寂,而是通过实践和思考后达到的圆融状态。

前两句批评了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完全依赖"静"的状态,把静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另一种是过分追求静,反而陷入刻意求静的执念。作者指出,真正的静需要"格物"功夫——即通过观察事物、实践思考来理解规律。

后两句揭示了"动静结合"的辩证关系:当我们真正明白事理(理明),行动就会自然符合规律(随理去)。这时即便在行动中(动),内心也能保持澄明(静在其中)。就像熟练的骑自行车的人,虽然身体在动,但掌握平衡的"静"始终存在。

全诗用日常语言揭示深刻哲理:静不是不作为,而是先通过实践认识规律,最终达到"行动中见从容"的境界。这种智慧对现代人尤其珍贵——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既不能躺平求静,也不必忙乱失序,而应在做事中修炼内心的宁静。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