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四日发京
六龙西北驰,群鸟东南翔。
感我客游士(一作志),心神随飞扬。
迢迢踰大河,恍恍(一作若)越崇冈。
已惊时序易,复念道路长。
驱车出东门,浩歌慨以慷。
燕蓟岂不乐,吴楚为我乡。
父母久违离,兄弟不在旁。
当兹遂归去(一作志),聊可慰中肠。
感我客游士(一作志),心神随飞扬。
迢迢踰大河,恍恍(一作若)越崇冈。
已惊时序易,复念道路长。
驱车出东门,浩歌慨以慷。
燕蓟岂不乐,吴楚为我乡。
父母久违离,兄弟不在旁。
当兹遂归去(一作志),聊可慰中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踏上归途时的复杂心情,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思乡之情和旅途感慨。
前四句用"六龙""群鸟"起兴,龙车向西北、鸟群往东南飞,暗示自己即将启程。这里用动物迁徙的自然现象,引出游子漂泊的孤独感。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旅途感受:"迢迢""恍恍"表现路途遥远恍惚;"时序易""道路长"既说季节变化,也说归途艰辛。尤其"已惊""复念"两个词,把游子对时间流逝的惊讶和对前路的担忧写得特别真实。
"驱车出东门"开始转折,虽然燕蓟(北方)的生活也不错,但吴楚(南方)才是家乡。这里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对家乡的眷恋。最后直接点明思念亲人:父母兄弟都不在身边,只有赶快回家才能安抚这颗思乡的心。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矛盾心理:既享受在外闯荡的自由,又无法割舍对家的牵挂。诗人没有刻意煽情,只是把赶路时看到的景物、心里的念头如实写下来,反而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能感同身受。这种质朴真挚的情感,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