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庐山由三峡泉登五老峰下白石寺因观李公择藏书处
遁世悦真栖,探胜践灵壑。
挥袂晴烟根,万翠飒然落。
始攀云磴高,已压天风虐。
霄影篁脩脩,涛香松漠漠。
曰跻白石堂,乾坤媚孤酌。
玄湖纳泱漭,翠岫拥旁薄。
眉列五老峰,金碧烂寥廓。
天人互无倪,混沌孰能凿。
婆娑宙合上,元气为之幕。
倏忽辨真形,杳霭幻层崿。
至道閟尺咫,瘗简况糟粕。
霞岩跂鹿游,雾泽想龙蠖。
圣源宁可寻,名山觌如昨。
穹林日月幽,阴洞灵怪错。
瞰险碍飞泉,联谣倦行药。
归筇淩混茫,矫首一腾跃。
挥袂晴烟根,万翠飒然落。
始攀云磴高,已压天风虐。
霄影篁脩脩,涛香松漠漠。
曰跻白石堂,乾坤媚孤酌。
玄湖纳泱漭,翠岫拥旁薄。
眉列五老峰,金碧烂寥廓。
天人互无倪,混沌孰能凿。
婆娑宙合上,元气为之幕。
倏忽辨真形,杳霭幻层崿。
至道閟尺咫,瘗简况糟粕。
霞岩跂鹿游,雾泽想龙蠖。
圣源宁可寻,名山觌如昨。
穹林日月幽,阴洞灵怪错。
瞰险碍飞泉,联谣倦行药。
归筇淩混茫,矫首一腾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庐山五老峰的壮游经历,展现了自然奇观与人文哲思的交融。
开篇写诗人怀着避世寻真的心情进山,用"挥袂晴烟根"这样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攀登过程中,"云磴高""天风虐"等词句让人感受到山路的险峻。
中段重点描写山顶所见:修竹摇曳、松涛阵阵的白石寺,五老峰金碧辉煌的壮丽山色。诗人用"混沌孰能凿"这样的反问,表达对自然造化的惊叹。他将天地比作"元气之幕",展现宏大的宇宙观。
后段转入哲思,认为真理近在咫尺却难以捕捉,圣贤典籍也不过是"糟粕"。通过"鹿游""龙蠖"等意象,暗喻求道之路的缥缈。最后以"矫首一腾跃"作结,既写实登山动作,又暗含精神超脱的意境。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具象山水与抽象哲思自然融合:险峻的山路暗示求道之艰,变幻的云霞象征真理之 elusive(难以捉摸),而最终登顶的畅快,则暗喻悟道的豁然开朗。诗人用丰富的感官描写(松香、山色、风声)和巧妙的比喻(元气如幕布),让读者既能看见山水之美,又能体会其中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