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延平

位列诸侯重,身将砥柱摧。
文章馀谏草,德望罢盐梅。
赤子天空吁,黄堂昼不开。
月寒蒿里闭,溪古剑光埋。
执绋诸生恸,招魂五马回。
谁镌镡水石,一写岘山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挽胡延平》,是一首哀悼逝者的作品。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逝者胡延平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生平贡献的赞颂。

1. 逝者的地位与贡献
开头两句“位列诸侯重,身将砥柱摧”点明逝者生前地位显赫,如同国家的支柱。用“砥柱”比喻他承担重任,而“摧”字暗示他的离世是巨大的损失。

2. 才华与品德
“文章馀谏草,德望罢盐梅”写逝者留下的文章(如谏书草稿)展现了他的才华,而他的德行和声望如同“盐梅”(调味品,比喻治国良才)一样重要。这两句突出了他的文采和人格魅力。

3. 哀痛与怀念
“赤子天空吁,黄堂昼不开”通过意象表达哀伤:百姓(赤子)向天哭诉,官府(黄堂)也因悲痛而昏暗。后两句“月寒蒿里闭,溪古剑光埋”进一步渲染凄凉氛围,月光寒冷、溪水沉寂,象征逝者的光芒被掩埋。

4. 送别与追思
“执绋诸生恸,招魂五马回”描写送葬场景:学生(诸生)拉着灵车绳索痛哭,官员(五马)试图招魂唤回逝者。画面感极强,凸显众人的不舍。

5. 永恒的纪念
最后两句“谁镌镡水石,一写岘山哀”借用典故(如“岘山碑”纪念名臣羊祜),表达希望有人能在镡水边的石碑上刻下逝者的功绩,让他的事迹被永远铭记。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融合了具体意象(如月光、溪水、灵车)和抽象情感(哀痛、敬仰),既赞颂逝者的才华与德行,又通过环境描写和场景刻画让读者感受到深切的悲伤。语言凝练而画面感强,即使现代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对逝者的真挚悼念。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