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顷蒙信阳使君教以边字韵佳句伏读降叹病倦答谢甚缓复不能奇仰俟斲削 其一
风流追数建安年,谁遣朱轓并塞边。
举国向来儒服少,是邦端有大夫贤。
须公帷幄收长策,著我江湖刺钓船。
池阁追凉肯临否,红妆翠盖拥三千。
举国向来儒服少,是邦端有大夫贤。
须公帷幄收长策,著我江湖刺钓船。
池阁追凉肯临否,红妆翠盖拥三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怀古:诗人一开始就提到"建安年",这是东汉末年曹操父子活跃的时期,以文学繁荣著称。这里用"风流"二字,既指文采风流,也暗含对那个自由开放时代的向往。
2. 现实感慨:第二句提到"朱轓"(红色车帘,指高官)来到边塞,看似突兀,其实在说:如今边境战事频繁,连文人都被派到前线去了。诗人感叹当下读书人太少,能治理国家的贤才更稀缺。
3. 对友人的期待:中间四句是写给"信阳使君"的。诗人说:希望你能在朝堂上献良策(帷幄收长策),而我自己只想隐居江湖钓鱼。这里既有对友人才能的肯定,也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
4. 轻松邀约:最后两句画风突变,诗人邀请对方夏天来池边纳凉,用"红妆翠盖"形容盛开的荷花,说这里有三千朵(夸张说法)等着欣赏呢!从严肃话题突然转到赏花邀约,显得很洒脱。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用历史典故(建安)对比当下,含蓄批评时局 - 对友人说话很真诚,既赞美对方,也不掩饰自己的归隐之心 - 结尾的赏花邀请冲淡了前文的沉重感,展现文人雅趣 - "三千"这个夸张数字,把普通的荷花写得气势磅礴
简单说,这是首"先忧国忧民,再聊个人志向,最后约朋友赏花"的巧妙作品,既有深度又不失生活情趣。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