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震生之惠州

江亭微雨过,木叶净高枝。
秋入重阳后,人当欲别时。
波光天外动,峰影棹中移。
叹息南飞雁,冥冥不可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王震生前往惠州时所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下面我来逐句解释一下:

首句“江亭微雨过,木叶净高枝”,写的是江边的小亭刚刚下过微雨,树上的叶子经过雨水的冲洗,显得格外干净,高高挂在枝头。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即将来临的别离。

第二句“秋入重阳后,人当欲别时”,点出了季节是秋天,也就是重阳节之后。它说明了诗人在这样的时节送别朋友,表达了离别的时间恰逢深秋,增添了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三句“波光天外动,峰影棹中移”,写出了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在天边轻轻舞动;江边的山峰倒映在水中,随着船的移动而移动。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江景画面,同时也意味着朋友即将启程,船在江面上行驶,即将离开。

最后一句“叹息南飞雁,冥冥不可期”,诗人借南飞的大雁叹息,感叹朋友的离去就像大雁远去,不可预知何时再相见。大雁的南飞意味着季节的更替和空间的改变,这里诗人将离别比喻成大雁的迁徙,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深切思念和期待再次相聚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远行后的深深思念。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