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官员郭嵩焘的,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上联说郭嵩焘的遭遇:他胸怀治国的大道理,但当时腐败的朝廷容不下他("大道莫能容"),只能被迫离开官场归隐("退处江湖")。但他留下的著作和思想("手泽")足以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下联讲人们对他的怀念:连外国人都敬重他的品德("羌夷犹戴德"),更何况我们这些受过他教导的学生("矧侪弟子")。我们对他的哀悼远超过传统守孝的三年期限("心丧讵只服三年"),表达的是发自内心、长久的缅怀。
全联通过对比手法,既写出郭嵩焘生前的政治失意,又突出他超越时代的价值。特别是用"外国人敬重"来反衬"自己朝廷却不容"的讽刺,用"守孝三年"的传统对比"终身铭记"的真情,让读者感受到这位先驱者的孤独与伟大。语言看似平实,但字里行间充满对时代悲剧的愤懑和对先贤的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