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琴峡

峻坡下千丈,微径两崖逼。峭立半空悬,怒束一溪窄。

鸟兽森绝踪,蛟龙踞窟宅。天寒蛰不起,烟云满山泽。

我来踏长虹,慨然拟鞭石。鱼梁名自古,响琴理亦适。

空怀山水情,不见沧海客。驱马登绝顶,回看邈行迹。

独立千仞冈,举首日华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险峻壮丽的峡谷画卷,充满了力量感和孤独感。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示峡谷的全景:陡峭的山坡直插千丈深渊,狭窄的小路被两侧悬崖挤压。接着镜头拉近,我们看到峭壁像被刀削过一样悬在半空,湍急的溪流被山势逼成窄窄的一道。这里用"怒束"这个词特别生动,把溪水写得像发怒的野兽被强行关进笼子。

中间部分继续渲染环境的险恶:飞鸟走兽都不敢在这里出没,只有传说中的蛟龙盘踞。冬天连蛟龙都躲着不出来,整个峡谷被云雾笼罩,显得神秘莫测。诗人骑着马走在峡谷中,就像踩着彩虹一样惊险,他甚至想学神话中的神仙用鞭子赶着石头开路。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虽然这个叫"响琴峡"的地方名字很雅致,水流声也确实像琴声,但诗人却感到孤独。他登顶后回望来路,发现自己的足迹早已消失不见。独自站在高山之巅,只有头顶火红的太阳陪伴。结尾这个画面特别震撼,把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写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写出了人类面对自然时既敬畏又向往的复杂心情。那些夸张的比喻(如鞭石、踏虹)和强烈的动词(怒束、踞),让整首诗充满动感和张力,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气势磅礴的自然纪录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