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江边与好友柳中庸分别时的场景和心情,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开头两句"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像电影特写镜头:两个陕西老乡在江边重逢,刚握住手泪水就打湿了衣袖。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老友相见时的激动。
中间四句道出了成年人的孤独:如今年纪大了,能说知心话的朋友越来越少,家乡的亲友也日渐稀疏。两个问句"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既是在问朋友去向,也透露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感慨。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想象朋友会在巴陵(岳阳)夜宿,那里能听到大雁北飞的叫声。大雁北飞是回家的象征,这里既暗示朋友可能继续漂泊,又寄托了自己对归乡的渴望。全诗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但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离愁。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