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大驾回

西北收皇旅,东南归帝京。山驱八骏下,海汎六龙行。

后车环外区,前驷集神坰。支兵连四校,中坚屯九营。

绛气曳朱竿,青云生翠旌。铙歌綵吹激,行漏玉鸾鸣。

入觐万国至,清宫群后迎。金貂杂流景,圭璧委繁星。

录功对五帝,合符朝百灵。俯窥地纽正,仰瞻天柱平。

郊禋方展义,升封将告成。祈招美王度,长谣颂休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隆重的帝王回京场景,充满了恢弘气势和喜庆氛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十足的仪仗队
诗的前半部分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皇帝车驾回京的壮观场面:西北的军队凯旋,东南的帝王车驾归来。八匹骏马翻山越岭,六龙拉的车仿佛在海面飞行。前后护卫的骑兵环绕,精锐部队列阵驻扎。红色旗帜在云气中飘舞,翠绿旌旗与青云相映,整个队伍流光溢彩。

2. 万国来朝的盛典
中间部分描写各国使节前来朝见的场景:使臣们带着金貂裘皮、玉璧等珍贵礼物,像繁星般璀璨。这里通过"万国至""百灵朝"的夸张手法,凸显了王朝的强大影响力。

3. 天人合一的治国理想
最后升华到治国理念:帝王要像稳固大地的地纽、支撑苍天的天柱一样治理国家。通过祭祀天地、封禅大典等仪式,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结尾"祈招美王度,长谣颂休明"点明主旨——歌颂明君治下的太平盛世。

全诗用大量金色、红色、青云等浓墨重彩的意象,配合骏马、龙车、旌旗等元素,营造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虽然写的是皇家仪仗,但核心是表达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古人心中理想的国家气象。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