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季卿出元具茨王相山诗卷相示两翁虽存没异途而均为不偶读之良增慨叹为题轴尾

沈郎带减(徐本作少年)不胜衣,瘦甚由来政坐诗。
试数交游尽前辈,便知文采照当时。
子猷何处寻脩竹,漫叟今谁吊旧祠。
人似浮云忽吹散,老夫虽健鬓成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朋友沈季卿展示的已故诗人王相山的诗卷后,有感而发写下的。全诗通过对比生死、今昔,表达了深沉的感慨。

前四句写沈季卿:说他瘦得连衣服都撑不起来("带减不胜衣"),这种消瘦正是因为写诗太投入。提到他的朋友都是前辈高人,可见他年轻时文采斐然,名动一时。这里用"瘦"字巧妙双关,既写身体消瘦,也暗指作诗耗费心血。

中间四句转入对逝者王相山的怀念:现在还有谁会像古人王子猷那样寻找竹林雅聚?还有谁会像唐代漫叟(元结)的崇拜者那样去凭吊他的祠堂?这两句用典故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接着用"浮云忽吹散"比喻人生无常,朋友相继离世。

最后两句回到自身:虽然我现在身体还算硬朗,但两鬓已经斑白。这里透露出岁月无情、自己也步入晚年的淡淡哀愁。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三种人生状态并置:已故的王相山、衰老的沈季卿、步入老年的自己,通过"文采照当时"与"鬓成丝"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时间流逝感。诗中用"瘦甚坐诗""浮云吹散"等生动比喻,让抽象的生死感慨变得具体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