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亭

东华吴声犹未已。
司空中书执戈起。
同谋亦闻檀道济。
庐陵何人,武皇爱子陛下弟。
金昌亭边鼓声沸。
磨刀霍霍且及帝。
五蛇升,一龙去。
龙归若得瞻皇驭。
应问尔来何太据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朝宋时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用生动的画面和隐喻揭露了权力斗争的残酷。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东华门外还能听见吴地口音的喧哗(暗示政变突发),司空徐羡之和中书令傅亮突然持兵器造反。连名将檀道济也参与密谋。他们针对的是庐陵王刘义真——这个身份特殊的人,既是皇帝的儿子,又是新君的弟弟。

"金昌亭边鼓声沸"突然切换成政变现场:宫门处战鼓震天,叛军磨刀的声音仿佛能传到皇帝耳边。"五蛇升,一龙去"用神话比喻——五个奸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檀道济)得势,真正的真龙天子(少帝)被迫退位。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如果被废的皇帝能重回龙位,定要质问那些叛臣——你们凭什么如此猖狂?这里藏着对乱臣贼子的强烈谴责,也暗含对皇权更替的讽刺。

全诗像部历史纪录片,用"磨刀霍霍""鼓声沸"等声音特效,加上"五蛇""一龙"的象征手法,把血腥政变写得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每个画面都在叩问:在权力面前,忠诚与亲情为何如此脆弱?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