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同钱彦林游鸡足山亦犹卢纶同吉中孚梦桃源也因赋五首 其四
步步焚香灯,百里皆禅寮。
悬岩缚瘦屋,高下随山椒。
有如巢林羽,一一缀寒条。
客子脱青笠,随意挂僧瓢。
饭宿无前期,但望风幡飘。
松杉响今古,虫鸟号晨宵。
梵呗出涧壑,钟鼓过亭桥。
如何繁音会,听之增寂寥。
曹溪一夜雨,流沫复如潮。
悬岩缚瘦屋,高下随山椒。
有如巢林羽,一一缀寒条。
客子脱青笠,随意挂僧瓢。
饭宿无前期,但望风幡飘。
松杉响今古,虫鸟号晨宵。
梵呗出涧壑,钟鼓过亭桥。
如何繁音会,听之增寂寥。
曹溪一夜雨,流沫复如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境中的深山禅寺景象,充满空灵幽静的意境。
前六句写山寺环境:诗人沿着山路行走,处处可见香火和佛灯,百里内都是禅房。陡峭的悬崖上搭建着简陋的房屋,高低错落像挂在树枝上的鸟巢。这里用"巢林羽"比喻房屋,既写出建筑的轻盈,又暗示僧人如飞鸟般超脱。
中间六句写游寺体验:游客摘下斗笠,随意挂在僧人的水瓢旁。吃饭住宿没有预定,只看风吹幡动的方向决定去处。松涛声穿越古今,虫鸟昼夜鸣叫,诵经声从山谷传来,钟鼓声越过亭桥。这些描写展现了随性自然的禅意生活。
最后四句抒发感悟:在众多声音交织中,反而感到更加寂静。就像曹溪一夜雨后,看似泡沫翻涌,实则暗藏深意。这里用"流沫如潮"的意象,表达表面喧嚣下的本质空寂,体现禅宗"动中见静"的哲理。
全诗通过视觉、听觉的多角度描写,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将深山古寺的幽静与禅理的深邃完美融合,让读者在诗境中体会"繁华中的寂静"这一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