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五日寄沈绎堂宪副
琅玕吹苑雨,又逢佳节,新蒲初剪。弹指韶华,目断潞亭春雁。
料是休文带损,洗榴枝、琥珀光浮鹦盏。凭阑倦。有谁相共,桃笙葵扇。
此日楚客歌骚、奈仆本愁人,采丝空撚。凝睇湘君,蓉佩香微人远。
频向使君索咏,休耽误、玉池鸳管。帘乍卷。秾阴正移庭院。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端午节时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感细腻动人。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节日里的孤独感
开篇用"琅玕吹苑雨"描绘雨打竹林的画面,点出端午时节。虽然节日到了("新蒲初剪"指端午插菖蒲的习俗),但时光飞逝("弹指韶华"),望断春雁也看不到想见的人。这里用"休文带损"的典故,暗示自己像南朝沈约一样因思念消瘦。
2. 借酒消愁的寂寞
"琥珀光浮鹦盏"写独自饮酒的场景,漂亮的酒杯反衬出无人共饮的寂寞。"桃笙葵扇"这些夏日用品,更突显形单影只的凄凉。
3. 对友人的深情
下半阕用屈原的典故("楚客歌骚"),把自己比作满怀愁绪的诗人。想采丝线(端午习俗)寄托思念,却只能空撚(徒劳揉搓)。"湘君""蓉佩"这些香草意象,既呼应端午佩香囊的习俗,又暗喻友人高洁品格。最后催促友人快写回信("休耽误、玉池鸳管"),在庭院树影移动中结束,留下绵长余韵。
全词巧妙地将端午习俗融入怀人主题,用雨声、雁影、香草、酒杯等意象层层渲染思念之情,既典雅含蓄又真挚动人。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