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乱世中漂泊无依、渴望安定的心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重逢的期盼。
前四句写自己的处境:因为社会动荡("荒乱"),不得不离开隐居的深山,像无根的浮云一样四处漂泊("片云无定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路上遇到了知己("得力是逢渠","渠"在这里指友人澜公)。
后四句写所见所感:看到瀑布冲刷着山岩("瀑灂"),江水冲毁了古代帝王的遗迹("江崩古帝墟"),这些景象暗示着世事的无常和变迁。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期待着与友人再次相见,到那时互相招手问候,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
全诗用简单的意象(浮云、瀑布、江水)勾勒出乱世图景,通过"无定所"与"终期再见"的对比,突出了漂泊中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招手"的细节,让重逢的期待变得格外生动亲切。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