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鹧鸪天》用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一个沉醉在扬州美景中、乐不思归的游人形象。
上片写扬州生活的惬意。开篇就说"看遍了扬州上百种鲜花",可见诗人玩得尽兴,连头发白了都忘了("鬓苍华")。白天和朋友们点着蜡烛分题作诗("分题烛"是文人游戏),晚上喝酒到满脸红霞,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下片写不愿离开的心情。"催掺鼓,趁鸣笳"是开船的信号,但诗人却说"不必回头问归船",因为清明时节的扬州太美了("风烟地"指风景如画),干脆决定"今年春天不回家了"。最后一句特别有趣,像小孩子耍赖似的,把不回家说得理直气壮。
全诗妙在把"贪玩"写得理直气壮:鲜花、美酒、诗会、春光,这么多快乐摆在眼前,谁还想着回家呢?诗人用生活化的场景和口语化的表达(如"判到"就是"干脆决定"),让我们看到一个活脱脱的乐天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