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的春日乡村图景,同时暗含对时光易逝的淡淡忧伤。
前两句"溪光山色浅无痕,荒树平芜见几村"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远景:溪水映着天光,山色朦胧,平坦的原野上点缀着几处村落和疏落的树木。这里的"浅无痕"三字特别精妙,既写出春日景色的清淡素雅,又暗示这种美是转瞬即逝、难以留存的。
后两句"秖恐重来春自去,梨花吹尽月黄昏"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入抒情。诗人担心下次再来时春天已经溜走,只留下凋零的梨花和朦胧的月色。这里用"梨花吹尽"这个细节,把抽象的"春去"写得具体可感。黄昏时分的月光更给画面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极简练的笔墨,既捕捉到春天最素净的美,又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惆怅。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多伤感",而是通过溪光、荒树、梨花、月色这些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若有若无的忧伤,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