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兰溪

驾雨颠风过即虚,杀风急雨有还无。
云山奔走无停住,岸树欹斜不要扶。
船底石声知浅水,沙头笠影倦牵夫。
金台秪在横山背,便到金台也日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中行舟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旅途的疲惫感。

前两句写风雨的变幻无常——刚被暴雨狂风袭击,转眼又风停雨歇,这种天气的快速变化让人感受到行船的不易。"驾雨颠风"和"杀风急雨"的用词很有力度,仿佛风雨是有生命的对手。

中间四句用一连串动态描写展现行船场景:云雾缭绕的山峦像在奔跑,岸边树木歪斜却倔强不倒,船底擦过浅滩石头发出声响,沙洲上戴着斗笠的纤夫疲惫的身影。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就像一组电影镜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点出行程的漫长——虽然目的地金台就在山后,但等真正到达时已是黄昏。这个结尾透露出一种"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无奈,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辛。

全诗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通过风雨、山水、人物等元素的动态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又传递出旅人的疲惫与坚持。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描写都浸透着情感,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风雨兼程的艰辛与坚韧。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