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金湖书院"的雅致书院,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书院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书院环境:书院依林傍水,环境清幽,处处体现主人清新脱俗的志趣。"带林塘"三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绿树环绕、碧水荡漾的园林景象。
中间四句用具体场景展现书院的魅力:远道而来的文人雅士汇聚于此,像海纳百川般热闹;安静的书楼里透出文采光芒。门前的旌表彰显着主人培养出优秀子弟的荣耀,科举及第的喜讯让书院飘满桂花香。这里"芝兰"比喻品德高尚的子弟,"桂籍"指科举及第的名册。
最后两句抒发情感:京城里的诗人们都景仰这座书院,大家争相在青翠的竹林题诗留念。"修篁"指修长的竹子,既实写环境,又暗喻文人高洁的品格。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林塘""文光""芝兰""桂香""修篁"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书院的文化气息和主人的高雅情趣。最妙的是结尾处"愿题诗句满修篁"的想象,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们挥毫题诗的生动场景,余韵悠长。
杨徵
杨徵,曾官左通政(清同治《义宁州志》卷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