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韵写怀

终朝拥卷苦淹愁,起拓芦帘倚竹篝。
几阵乱鸦趋暝色,万山残雪拥危楼。
文章不作翀霄凤,身世真如在水鸥。
大冶悬金求朽铁,已无薛烛相吴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苦闷无奈的心境,通过日常景物折射出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整天抱着书卷发愁,起身拨开芦苇帘子靠在竹火炉旁。这里"淹愁"二字很形象,就像整个人泡在愁苦里。"芦帘""竹篝"这些简陋的生活用具,暗示着清贫的处境。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乌鸦在暮色中乱飞,残雪包围着高楼,这两个压抑的意象,与诗人自比"不能冲天的凤凰"和"水上漂泊的海鸥"形成呼应。特别是"翀霄凤"与"在水鸥"的对比,凤凰本该高飞却困在地面,海鸥看似自由实则随波逐流,这种反差强烈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最后两句用典故抒情:就像冶炼厂悬赏求购废铁(比喻社会不重视真才实学),可惜再没有像薛烛那样的铸剑大师来赏识"吴钩"(宝剑,喻指人才)。这个比喻既尖锐又无奈,道出了诗人对时代埋没人才的愤懑。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用乌鸦、残雪写环境压抑,用困凤、漂鸥写自身处境,最后用废铁喻人才贬值。这些接地气的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一个读书人在寒冬傍晚,看着窗外的萧瑟景象,联想到自己不得志的人生,那种孤独和不甘。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