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华经示巽上人

上上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汝师释迦文,深欲警群痴。
有如优昙花,可玩不可持。
瑶车驾大武,火宅鸣狐狸。
中道息化城,宝坊须竟跻。
将令脱尘网,诱设华多辞。
吾事不须尔,父子相恬嬉。
常行存日用,妙处参天倪。
一性本昭彻,春台自熙熙。
汝亦有父母,弃去他人依。
免怀报何日,敬养终无时。
先灵为馁鬼,由汝身披缁。
如云识此心,有生皆秉彝。
谓升兜率天,无路谁能知。
试于清夜阑,回首诵吾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写给一位叫巽上人的僧人的劝诫之作,核心思想是反对盲目出家,强调在世俗生活中修行的重要性。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用佛教典故(如优昙花、火宅喻等)说明佛法精妙,但指出佛陀说法是为警醒世人,并非要人脱离现实生活。就像用华丽马车(瑶车)吸引孩子离开危险的房子(火宅),只是权宜之计。

2. 中间提出自己的修行观:真正的修行不需要刻意出家,就像父子自然相处般简单。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存日用)就是修行,要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参天倪),保持本心的光明(一性昭彻),像春日高台般自在生活(春台熙熙)。

3. 最后直指问题核心:批评巽上人抛下父母出家,使祖先无人祭祀成为饿鬼。强调孝道是人的天性(秉彝),所谓往生兜率天只是虚幻。结尾让僧人在深夜独自反思时,重新品味这首诗的深意。

诗歌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比喻(父子相处、春日高台)阐释深奥佛理
- 将儒家孝道与佛教修行观巧妙结合
- 语言平实却有力,如"免怀报何日"等句直击人心
- 结尾"清夜回首"的设定,给人留下深刻思考空间

本质上,这是首反对形式主义修行的诗,主张修行应立足现实、不离人伦,对现代人如何平衡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仍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