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寄庵词有蚕蛾丝尽只留桑之句,戏反其意成此解

尽道无何别有乡。
从游终欲宿舂粮。
却堪煮字疗饥肠。
秋菊虽枯犹聚瓣,春蚕未死已无桑。
江湖那许便相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幽默自嘲的口吻,道出了文人清贫却坚守精神家园的生活状态。

上阕开头用"无何有之乡"的典故,表面上说别人总劝他找个世外桃源,实则暗指文人难逃现实困境。"舂粮"指干粮,暗示漂泊生活,但最妙的是"煮字疗饥肠"——把文字当饭吃,既写实又夸张,突出文人靠文字糊口的辛酸与自得。

下阕两个比喻尤为精彩:菊花枯萎却仍抱香枝头,春蚕未死却已无桑叶可食,既暗示自己虽处困境仍保持气节,又暗含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最后"江湖"句突然转折,表示即便落魄也不会忘记初心,在自嘲中透出文人风骨。

全词用蚕、菊等寻常意象,通过"反其意"的写法,把清贫生活写得妙趣横生。看似抱怨实则自傲,在幽默中展现了中国文人"穷且益坚"的精神传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