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立秋独由寒溪循路听泉至西山寺即事呈开公 其二

如此泉声好,能禁野兴生。
空池收滴沥,危石漱琮琤。
逝者从观道,清兮可濯缨。
幽期在林樾,取次上头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立秋时节,独自漫步在寒溪边,聆听泉水声音,最终到达西山寺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开篇就赞美了泉声的美妙,觉得这样的声音能激发起他对自然野趣的向往。这里的“野兴生”指的是内心对自然景色的热情和兴趣被唤醒。

接着,诗人描述了空池中水滴的声音和危石上泉水的流动声。这些声音在诗人听来,像是一种美妙的音乐,给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感受。这里,诗人用“滴沥”和“琮琤”来形容这些声音,使得读者仿佛也能听到这些细微的声响。

然后,诗人提到“逝者从观道”,意思是说,时间流逝,但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而“清兮可濯缨”则表达了泉水的清澈,可以用来洗涤心灵。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认为在自然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最后,诗人提到了他与自然的“幽期”,也就是与森林的亲密约会。他决定在这片林荫中继续前行,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这里的“取次上头行”表示诗人将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从容地继续他的旅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泉声、空池、危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平静。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智慧。这首诗词的魅力在于它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让人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