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中咏古 其四

金芝御榻叶连绵,卌载深仁浃八埏。
直士同升能受谏,和戎有利不开边。
文章都改西昆体,将相争誇庆历年。
若使神孙仍旧贯,汴京九鼎岂能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宋仁宗时期的盛世景象,暗含对北宋灭亡的惋惜。全诗用通俗的对比手法展现历史兴衰:

前六句用"金芝御榻"等富丽意象,展现仁宗朝40年的治世:皇帝勤政纳谏("直士同升能受谏"),采用和平外交("和戎有利不开边"),文坛改革浮华文风("文章都改西昆体"),将相建功立业("将相争誇庆历年"),勾勒出一幅政通人和的盛世图景。

最后两句笔锋陡转:如果后世子孙能延续仁宗政策("若使神孙仍旧贯"),北宋怎会落得迁都亡国的结局("汴京九鼎岂能迁")?这里的"九鼎"象征国家政权,"迁"字暗指靖康之耻。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揭示治国方略的延续性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全诗像一部微型历史纪录片,先用明快色调展现盛世画卷,最后用沉痛镜头定格亡国悲剧,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以盛写衰"的手法,让读者在领略北宋繁华的同时,更深刻体会到历史教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