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龙松歌

昔闻散花坞中片石峰,破石孕出千丈之奇松。今观非松又非石,但见虬枝夭矫向空立。

得非窦子明,汶阳放钓来相迎。又疑轩辕帝,扳髯飞腾在云际。

上有铁干五鬣长,绝似爪角森森张。下有溜雨霜皮在,鳞甲斑斑色五彩。

我欲系之双赤绦,云雾晦冥恐遁逃。凛冽千年遗积雪,惨淡六月闻寒涛。

吁嗟乎!秦封大夫宁胜此,何为偃蹇深山里?一朝绝壑雷雨起,看尔东行入海水。

现代解析

这首《扰龙松歌》描绘了一棵奇特的松树,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松树的非凡气质和神秘力量。

首先,诗人提到这棵松树生长在“散花坞”中的一片石峰上,破石而出,高达千丈,给人一种生命力顽强、突破自然限制的印象。接下来,诗人用“非松又非石”来形容它,说明这棵树既不像普通的松树,也不像普通的石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具有独特的气质。它的枝条弯曲有力,仿佛要向天空攀爬,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着,诗人联想到两位神话人物:窦子明和轩辕帝。窦子明是传说中的钓鱼高手,轩辕帝则是中华文明的始祖。诗人想象这棵松树可能是窦子明在汶阳钓鱼时遇到的,或者轩辕帝飞升时触摸过的。这些联想为松树增添了神秘和神圣的色彩。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细节:树干像铁一样坚硬,枝条像龙的爪子一样张开;树皮上布满了霜雪,颜色斑斓,仿佛龙鳞一般。这些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松树的威严和力量。

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棵松树的敬畏之情。他想用红绳系住它,但又担心在云雾中它会消失不见。这种描写传达出松树的神秘和不可捉摸。接着,诗人描述了松树周围的环境:千年积雪、六月寒涛,给人一种荒凉而壮美的感觉。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秦朝的封号“大夫”怎能与这棵松树相比?它为什幺隐居在深山里?诗人预言,一旦雷雨来临,这棵松树将会从绝壑中跃出,化作龙飞入大海。这个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暗示了松树潜在的力量和未来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赞美了一棵与众不同、充满生命力和神秘感的松树。它不仅描绘了松树的外在形象,还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奇迹的赞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