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登上北山阁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豪迈洒脱的情怀。
上片写登高望远的景象:钟山高处新建了一座楼阁,站在这里,苍翠的山色和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万千美景一瞬间都汇聚在眼前。这里用"自"字巧妙地将山水拟人化,仿佛山和江都有自己的意志,一个苍翠挺拔,一个奔流不息。
下片转入抒情:作者自称是浪迹江湖的"诗豪",此时更要痛饮美酒。最后两句尤为精彩——他自信地说:天下所有的好诗句,都逃不过我的笔尖(霜毫指毛笔)。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创作时的自信与豪情,仿佛天地间的诗意都任他驱使。
全词语言直白却意境开阔,既有"万景收聚"的壮阔画面,又有"驱入霜毫"的文人豪气,读来令人感受到登高望远的畅快和创作诗歌的激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将自然美景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的洒脱气概。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