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竹画,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回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绘画技艺的赞叹
开篇直接夸赞画家(子昂)的笔法独特,用"吴兴笔法奇"点明这是位来自吴兴(今湖州)的高手。后一句用"琅玕"(美玉般青翠的竹子)形容画中墨竹,说画家随意的笔墨就能让竹子显得鲜活湿润,仿佛能滴下露水般生动。
2. 画境的动态美
诗人用"墨淋漓"这个传神的表达,让静态的画作在读者眼前活了起来。我们仿佛能看到画家挥毫时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过程,感受到竹叶的湿润质感。
3. 由画引发的回忆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赏画联想到往事。诗人看着画中竹,突然想起曾经在某个秋夜,月亮将落时听到箫声的场景。这里用"几回犹忆"说明这个记忆时常浮现,而秋山月落的清冷画面与墨竹的意境相互映衬,让整首诗既有对艺术的赞美,又带着淡淡的怀旧情绪。
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说画得多像,而是通过自己看画时的真实感受和联想,让读者也能想象这幅竹画的精妙。画作与回忆在秋月将落的静谧时刻交融,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