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饥谣六首 其四

骨肉相吞已可吁,城中高下井皆枯。
此时斗水钱三百,山客苞封致一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饥荒时期的悲惨画面,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苦难。

前两句"骨肉相吞已可吁,城中高下井皆枯"直接点明饥荒的严重程度:亲人之间为活命不得不互相残食(骨肉相吞),城里所有水井都干涸了。一个"吁"字道出诗人沉重的叹息。

后两句通过具体物价"斗水钱三百"(一斗水卖三百钱)和"山客苞封致一壶"(山里人用树叶包裹送来一壶水)的细节,生动展现了水的珍贵。平常免费的水变成天价商品,陌生人冒险送水的善举更反衬出灾难中人性的微光。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拍摄的纪录片镜头:干裂的井、天价的水、树叶包裹的水壶、易子而食的惨剧。这种克制的描写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饥荒中人们的绝望与坚韧,展现了古代诗歌"用平凡细节诉说深刻苦难"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