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一种放下执念、回归本真的禅意哲理。
前两句"砉碎明月珠,始为家宝。飏下鈯斧子,方是住山"用两个对比意象:打碎珍贵的明珠反而成为传家宝,放下锋利的斧头才算真正隐居。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刻意追求珍贵的东西反而失去本真,放下工具和执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古策风高,天宽地阔"描绘了一幅开阔的自然景象,暗示当人放下执念后,就能感受到天地间的自由与宽广。这里的"风高"象征着超脱的境界,"天宽地阔"则展现心灵获得解放后的状态。
最后"别别,别峰妙转风雷舌"用重复的"别"字强调决绝的告别,而"风雷舌"这个奇特比喻,可能暗示着一种超越言语的智慧。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反差意象,生动传达了禅宗"放下即是得到"的核心思想,告诉人们真正的珍宝往往就在简单与自然之中。
释普济
释普济,俗姓张,清流(今属福建)人。住县北归仁里狮子岩,好赌博饮酒。理宗嘉熙间卒。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五引《临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