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彭进士晋怀祖诗

故人示我怀祖诗,文字郁郁含深悲。
昔贤遗恨骨已朽,前代风流谁见之。
云有张彭二老者,隐处乃在泸之湄。
当时忠义并感激,岂但词翰相追随。
苍茫甲子义熙后,寂寞朝士贞元时。
岂知清河已陈迹,彭氏孙子多文词。
明经继以甲乙荐,反顾已觉卑群儿。
春秋岩岩距邪诐,俎豆秩秩崇光仪。
伤哉时危事返驾,道在舒卷安其宜。
且辞青云卧碧草,更调白雪鸣朱丝。
壁藏似有鬼物护,先庐正在南山陲。
遗诗十首更馀一,事变恍惚传于斯。
风惊电灭八十载,君独感怆垂涕洟。
赓吟寄我歘满纸,浅才乏报空嗟咨。
吾宗珠林重三杰,作者已远伤颓隳。
故箧飘零澹庵帖,荒冢剥蚀平园碑。
承先未能欲谁过,有孙如子真吾师。
只今风尘哀仳离,泉麓来游嗟已迟。
萧郎东游定相见,为我道谢声吾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彭晋的回信,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感慨和对历史、家国命运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感怀
诗人收到朋友怀念祖先的诗作,文字中饱含深沉悲凉。他联想到古代贤人留下的遗憾("昔贤遗恨"),以及前代文人的风雅事迹如今已无人见证。这里用"骨已朽"和"谁见之"强调历史的流逝。

2. 追忆先贤
诗中提到泸水边的张、彭两位隐士("张彭二老"),他们不仅文采斐然,更有着忠义品格。用"苍茫甲子""寂寞朝士"等意象,暗指南宋灭亡后的时代动荡,文人志士的无奈处境。

3. 赞扬友人
诗人称赞彭晋继承了祖先的文才("多文词"),虽然通过科举入仕("明经继以甲乙荐"),却保持清高品格("反顾已觉卑群儿")。用"春秋岩岩""俎豆秩秩"形容他坚守正道、传承家风的形象。

4. 乱世感慨
"伤哉时危"等句转向对时局的忧虑。诗人认为在动荡年代,保持气节比追求功名更重要("道在舒卷安其宜")。用"风惊电灭八十载"比喻时代巨变,而彭晋对祖先的追念让他感动。

5. 家族传承
后半段提到诗人自己的家族历史,用"珠林三杰""澹庵帖""平园碑"等典故,表达对家族文脉中断的遗憾。而彭晋这样的后人("有孙如子")让他感到欣慰。

6. 结尾寄语
最后拜托远行的友人("萧郎")代为传达情谊,在平淡中收束全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通过个人友谊引出对历史、家国的深沉思考
- 将家族传承与时代变迁紧密结合
- 用"碧草""朱丝""南山"等清新意象冲淡悲怆感
- 在赞扬友人时,也隐含对知识分子处境的反思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让读者感受到:在时代洪流中,文化传承和人格坚守的可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