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鸰

长枕三郎作颂时,桂宫兰殿重含思。
宁哥可是知人意,小院梨花玉笛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宫廷场景,核心是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含蓄的情感。

前两句写创作背景:三郎(可能是唐玄宗)在华丽宫殿(桂宫兰殿)中写下诗篇时,内心藏着深沉思绪。"长枕"暗示辗转难眠,"重含思"点明心事重重,帝王也有不为人知的愁绪。

后两句转向生动的画面:宁王(宁哥)似乎懂得人心,在小院里用玉笛吹奏梨花飘落的景致。"梨花"既指实景,也象征转瞬即逝的美好;"玉笛"的乐声将无形愁思化为可感的旋律,笛声与落花构成微妙的惆怅美。

全诗妙在以乐景写哀情:表面是风雅的宫廷生活(写诗、奏乐),内核却是无法言说的孤独。帝王身份与凡人情感的矛盾,通过"梨花玉笛"的意象自然流露,让读者感受到繁华背后的寂寥。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