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春日景象,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首联"风扫天如鉴,云开日似萍"用两个生动的比喻:风把天空打扫得像镜子一样明净,云散开后太阳像浮萍一样漂在天空。这里把无形的自然现象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天气转晴的过程。
中间两联通过四个细节展现春意:花园里带着雨珠的花朵,菜园中微微泛青的嫩芽,蝴蝶翅膀上可能被雨水打薄的粉末,以及池塘边平静的水波。这些意象从植物到昆虫再到水面,由近及远地勾勒出一幅立体的春日图景。
尾联"寻春不惜醉,莫笑发星星"是诗人的感慨:为了寻找春天美景不惜喝醉,别笑话我头发都花白了还这么贪玩。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又以自嘲的口吻增添了幽默感,让整首诗在清新之余多了几分洒脱。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普通人的视角观察生活,把雨后放晴、万物复苏的常见景象写得趣味盎然。特别是"日似萍"的比喻,把太阳比作水中的浮萍,既新颖又贴切,让人眼前一亮。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乐观豁达的心态,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