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观柰子花遇大风至韦公寺而还同游为顾升伯李酉卿家伯修
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羁。
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
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
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
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
举头触横柳,乌纱罥高枝。
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
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
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
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
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
不独负花约,兼亦怖天威。
自我入京来,无日不沙飞。
四月双重绵,立夏无春时。
司尹省惟日,愚贱安敢知。
长歌击流水,惊起双鸬鹚。
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
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
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
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
举头触横柳,乌纱罥高枝。
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
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
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
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
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
不独负花约,兼亦怖天威。
自我入京来,无日不沙飞。
四月双重绵,立夏无春时。
司尹省惟日,愚贱安敢知。
长歌击流水,惊起双鸬鹚。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好不容易抽空去看花,结果路上遇到大风沙,狼狈不堪的经历,充满了自嘲和无奈。
开头说作者一直惦记着去看柰子花(一种白色小花),但被琐事缠身,拖了半个月才出发。好不容易出门了,路上却遇到狂风("封姨"是风神的代称),吹得沙石乱飞,连马都看不清路。风沙大得就像把天空都染黄了("琉璃"指天空),帽子还被柳树枝挂住了。
到了寺庙歇脚,和尚们用茶招待("枪旗"指新茶),但小和尚们偷偷笑话这群顶着大风来看花的傻子。作者自嘲说:没见过这种大风天还坚持看花的人,最后只能对着花打瞌睡。人困马乏,只能借酒消愁,不仅辜负了赏花之约,还被天气吓到了。
最后发牢骚说:自从进京以来天天刮沙尘暴,四月还要穿棉袄,夏天来了却感觉不到春天。这些反常天气都是官员们该操心的事,老百姓哪敢多嘴。结尾突然转为轻松,写自己在水边唱歌惊起了水鸟,苦中作乐。
全诗妙在把一次扫兴的出游写得生动有趣,用夸张的狼狈相(帽子挂树、被小和尚嘲笑)来自嘲,最后又以豁达的心态收尾。既抱怨了糟糕的天气,又透露出文人特有的幽默感,让人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在生活中接地气的一面。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