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七星岩 其三

六十馀龄物外身,携儿岩壑避嚣尘。
临期结侣皆名士,隔日逢僧即故人。
入洞再搜前钻刻,缘厓犹认昨嶙峋。
尚平已毕寻常累,拟倩归航一怆神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带着儿子远离喧嚣,来到七星岩寻找宁静的故事。诗的开篇,老人提到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身心都超脱了世俗的束缚,带着儿子来到这片幽静的岩谷,避开尘世的纷扰。接着,他提到在旅途中结识了一些有名望的文人雅士,甚至隔天遇到一位僧人,发现竟然是旧相识,增添了旅途的亲切感。

在游览过程中,老人再次深入洞穴,寻找以前留下的刻痕,沿着崖壁,依然能辨认出昨日所见的高峻山峰。这些细节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经历的珍惜。

最后,老人感慨自己已经完成了世俗的种种责任,如今想要乘船归去,心中却不禁有些感伤。这里的“怆神”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淡淡哀愁,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一丝对未来的迷茫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老人的视角,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的自然景色与老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衬,既描绘了外在的宁静美景,也表达了内在的复杂情感,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