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竹筏从屯溪到休宁县途中所见的乡村风光,同时透露出对战争的隐忧。
前四句写旅途见闻:江水向西延伸,轻便的竹筏顺流而下。沿岸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村庄与山水相映成趣。这里用"轻装""新屋宇"等词,展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五六句通过生动的自然细节继续铺陈:河滩塌陷处有鱼儿跃出水面,荒芜的芦苇丛中飞雁落在田间。这两个动态画面让宁静的山水顿时充满生机。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眼前风景如画,但人们仍心有余悸地回避着八年前的战乱话题。这种今昔对比的手法,让美好景致背后暗含了乱世余痛,形成含蓄而深刻的情感张力。
全诗用白描手法,将寻常景物与历史创伤自然融合,在赞美山水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语言清新质朴,画面感强,情感表达克制而深沉。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