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感怀十首

酋长虬髯客,豪商碧眼胡。
金轮铭武后,宝塔礼耶稣。
火树银花耀,毡衣绣缕铺。
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香港作为国际港口的繁华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其中西交融的特色。

前两句用"酋长虬髯客"和"豪商碧眼胡"两个形象,分别指代中东商人和西方商人,他们络腮胡须、蓝眼睛的外貌特征显示出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人群。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事物展现文化交融:"金轮"指武则天时期的佛教器物,"宝塔"代表中国传统建筑,却用来"礼耶稣",这个矛盾搭配巧妙体现了中西宗教在香港的共存。"火树银花"形容夜晚璀璨的灯光,"毡衣绣缕"则描绘了精美的手工艺品,共同构成繁华市井的画面。

最后两句用神话典故作结:"五丁开凿"借用古代五位力士开山的故事,比喻香港这个人工打造的奇迹之地,说它虽然是人间("欲界"),却美得像仙境("仙都")。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明信片,通过商旅、建筑、街景等元素,生动展现了香港作为"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既有中国传统底蕴,又充满异域风情,最终在人工与自然的结合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都市奇观。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