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春日独饮时的闲适心境,充满洒脱自嘲的趣味。
前两句写老人在春天懒洋洋的状态——年纪大了,连春天到来都提不起劲,只是在小楼里独自喝酒。"事事慵"三字活画出老人对万事都兴趣缺缺的神态。
中间四句是饮酒时看到的景色:千里江南岸的风光,二十四番花信风轮番吹过(古代将花开时吹来的风称为"花信风")。醉眼朦胧中,只看到溪山美景,完全感觉不到尘世的烦扰。这里用"尘土倦樊笼"比喻世俗生活的束缚,就像关在笼子里一样疲惫。
最后两句最有趣:老人自比"鹪鹩"(一种小鸟),嘲笑自己像这只满足于占据一根树枝的小鸟一样容易知足。他说自己写诗时还有几分狂放之气,这都要归功于酒的作用。这种自嘲中透着通达,既承认自己老了,又不完全服老,显得幽默而真实。
全诗妙在把老年人那种矛盾心理写得生动自然——既享受闲适,又带着点不甘;既有看透世事的智慧,又保留着几分年轻时的狂放。语言清新流畅,像在和我们聊天一般亲切。
张伯玉
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