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啖助》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唐代学者啖助在《春秋》研究上独树一帜的赞赏。
首句“谈经唐世岂无人”意思是说,在唐代,研究经典的人并不少,但啖助却是其中最为杰出的。这一句为后文做了铺垫,突出了啖助的与众不同。
第二句“君独春秋学最深”直接点明了啖助在《春秋》研究上的深厚造诣。这里的“君”指的是啖助,作者用“独”字强调了啖助的独特地位。
第三句“力辩邱阳非左氏”讲述了啖助在学术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他极力辩驳了当时流行的“邱阳”之说,认为《春秋》并非左丘明所作。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颇具挑战性的,显示了啖助独立思考的勇气。
最后一句“后来朱子始知音”则指出,直到后来的朱熹(朱子)才真正理解并认可了啖助的观点。这句话不仅赞扬了啖助的远见卓识,也暗示了学术观点的传承和影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啖助在《春秋》研究上独到见解的赞赏,同时也展现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传承。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学术真理的追求,读来令人深思。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